- · 《分析试验室》栏目设置[09/07]
- · 《分析试验室》数据库收[09/07]
- · 《分析试验室》收稿方向[09/07]
- · 《分析试验室》投稿方式[09/07]
- · 《分析试验室》征稿要求[09/07]
- · 《分析试验室》刊物宗旨[09/07]
大连工大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他的另一层困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0月13日,凌晨2点,大连理工大学一位研究生自缢身亡。在这之前,他在微博上留下了自己的遗书。在他的遗书中,没有愤怒的指责,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叙述。但正是这样一份毫不偏
10月13日,凌晨2点,大连理工大学一位研究生自缢身亡。在这之前,他在微博上留下了自己的遗书。在他的遗书中,没有愤怒的指责,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叙述。但正是这样一份毫不偏激的遗书,却透露出浓浓的绝望,让人心情十分沉重。导师没有问题,没有压榨,没有打压,最多也就是喜欢和学生聊聊行业背景和发展前景,导师也没有不让他毕业,甚至还为他争取只发相对简单的专利。而学生本人也没有问题,没有懒惰,没有缺少规划,一直在努力的学习,一直在努力地做实验。
学生本人也非常友善,没有指责任何人,只是客观描述了学习和科研的痛苦。他的遗书甚至有诙谐的成分,显现了这是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年轻人。唯一的问题是疫情浪费了半年时间,修仪器浪费了一点时间,沟通不畅导致了一部分工作白做,但前者是天灾,后者在科研工作中也绝不罕见。看起来哪里都没有问题,但人还是走了,说明必然是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压力,承受不住压力才是崩溃的根本原因,尽管不知道哪件事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为何自杀?就是“生儿无望”吧。 不被理解,没有出路,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会开始思考本质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了自己?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我已经没有了自信,生活是灰暗的,对于明天,我没有任何期待感。一觉醒来,我面对的就是做不出来的实验、看不懂的数据、发表不了的paper。
而在学术圈,评判一个人的成与败、牛逼与否,就在于你的paper和IF。这就像高考,三年努力只为了一个数字。当评判的标准如此地单一化后,人的视角就会变得极其狭隘,就会进入死胡同,钻起牛角尖来。 为了父母?这仿佛是一种负担。他们生下我的时候没有问过我的意见,而我活着要为他们的快乐和期盼负责,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这里别喷我,可能会有价值观的碰撞,但是我只是想客观描述当一个绝望的人轻生的时候,内心的真实想法。)人在极其绝望和无助的情况下,几乎失去了爱的能力。无法给别人爱,因为她连自己都放弃了。
为了功名?为了出息?为了当初的梦想?这就是他的另一层困难
有些事情,开始和过程全都是对的,但结果却演变成了一场错误。这正是人生的无奈之一。 很少有人会将性格开朗的人和自杀、抑郁这样的字眼联系到一起,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至暗心境。
还有不少人会语带指责地问,“他们自杀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到父母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遭受过心理创伤,只是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相比,我们所遭受的心理创伤相对较少,程度较轻。而当我们的创伤被激活,情绪不好时,脑子里也会忍不住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事件,容易把事态想得太糟糕、钻牛角尖,甚至作出一些不理性的决定,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不过,健康群体的这种体验并不频繁,随着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往往就恢复理性了,思维也变得正性起来。而有严重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这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会让他们的心理临界点不断降低,当他们再次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即使这个事件在外人看来不算严重,但其大量相关的心理创伤很容易被激活,引发强烈的负性情绪,甚至萌发与世界决绝的去意。
患者长期罹患精神心理障碍,肯定会给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的,所以有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的离去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家人长痛不如短痛。 再加上如果不是家中独生子,他们会想自己逝世后,父母还可以依靠其它子女,很快便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其次,也要意识到部分患者曾遭受过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都曾遭受过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其父母盲目、无知的教育方式曾对他们造成过巨大伤害,这是令孩子患上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所以,有部分患者对于父母、亲人是冷漠的,甚至是痛恨的。他们自杀时不但不会想到父母,甚至可能会想到自杀后父母悔恨终身,有一种报仇的快感。 另外,“扩大性自杀”也应该引起重视,产后抑郁症患者及经济压力大的成年男性群体最容易出现这种自杀行为。他们不愿再活下去,但又担心自己死后另一半和孩子在世间受苦,便带着他们一起离开人世。 这虽然是一种朴素的爱,但也是一种盲目、愚昧的爱,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
文章来源:《分析试验室》 网址: http://www.fxsys.cn/zonghexinwen/2020/1019/543.html